普通的18-8不銹鋼,一般含碳量為0.06~0.08%。當含碳量約為0.02%或更高時,在500~800攝氏度范圍內,Cr23C6實際上不固溶,并從固體中沉淀出來,結果使與晶界鄰近的金屬中的鉻含量降低,貧鉻區(qū)發(fā)生腐蝕。 防止或減緩晶間腐蝕的措施: a.選用抗晶間腐蝕的合金; b.選擇合適的熱處理工藝,如鋁合金過期效處理; c.在確定焊接工藝,鋁合金膠接及銑切工藝,回避輕易產(chǎn)生晶間腐蝕的溫度下處理。
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檢測:
1、化學成分及組織(1)C含量鋼中C含量是影響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最主要因素。一方面,嚴格控制C含量,使基體金屬和焊條的含碳量控制在0.08%以下;另一方面,在母材和焊材中添加穩(wěn)定劑Ti、Nb等元素,與C的親合力強,使碳先于Cr與之結合,生成穩(wěn)定的化合物。(2)雙相組織雙相組織,會大大提高抗晶間腐蝕的能力。一方面,加入鐵素體形成元素,如鉻、硅、鋁、鉬等,使焊縫形成雙相組織;另一方面,選擇含鐵素體生成劑比較多的焊接材料。2、焊接工藝(1)溫度在450~850℃這個溫度區(qū)間,尤其是650℃是最易產(chǎn)生晶間腐蝕的危險溫度區(qū)(又稱敏化溫度區(qū))。所以不銹鋼焊接時,可采取在焊件下面墊銅板,或直接在焊件背面澆水冷卻的方式,使之間快速冷卻,減少在該溫度區(qū)間停留的時間,是提高接頭耐腐蝕能力的有效措施。(2)焊接線能量的增大,將加速奧氏體不銹鋼的腐蝕。在焊接工藝上,可以采用小電流、高焊速、短弧、多道焊等方法,減小線能量。采取低的焊接線能量,快速通過溫度區(qū)的方式來避免產(chǎn)生熱影響區(qū)晶間腐蝕。3、焊后處理焊后將奧氏體不銹鋼的焊接接頭重新加熱至1050~1100℃,重新固溶處理,或者重新加熱至850~900℃,保溫2h,進行均勻化處理,以消除貧鉻區(qū)。